放鬆療法可以有效減少心肌梗塞患者與心臟有關的意外和死亡,及心絞痛的次數嗎?
系統性文獻回顧發佈日期:二零零五年六月
研究設計
11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性文獻回顧。
參加者
1481名心肌梗塞患者,包括充血性心臟衰竭和慢性穩定型心絞痛的病人(平均年齡範圍:54至60歲)。
治療組
放鬆療法,包括階段一的簡單放鬆療法(3小時以內的指導時間)、階段二的全面放鬆療法(9小時的指導和討論時間)和階段三的全面放鬆加認知療法(平均11小時),為期1至52個星期。
對照組
對照:放鬆療法對比接受常規治療、復康運動和教育的對照組。
主要結果(詳見下表)
結果一:6個月和兩年隨訪期間與心臟有關的死亡數目;
結果二:6個月和5年隨訪期間與心臟有關的意外數目;
結果三:休息時心絞痛的次數(沒有報告隨訪期)。
結果二:6個月和5年隨訪期間與心臟有關的意外數目;
結果三:休息時心絞痛的次數(沒有報告隨訪期)。
設置
4個試驗均在住院內進行,其他則在門診內進行。
對照 放鬆療法對比接受常規治療、復康運動和教育的對照組
主要結果
與接受常規治療、復康運動和教育的對照組相比,放鬆療法可以更有效地減少患者與心臟有關的死亡數目(合併相對風險下降率 (合併RRR): 71%, 95% CI: 30% 至 88%)、與心臟有關的意外數目(合併RRR: 61%, 95% CI: 43% 至 73%)和心絞痛的次數(合併標準化均數差(合併SMD): -0.60, 95% CI: -0.96 至 -0.23)。
結果 | 研究數目 (參加者數目) | 事件數目/參加者數目 | 異質性檢驗 (I2) | 合併 RRR (95% CI) | 整體證據質量* | |
放鬆療法 | 接受常規治療、復康運動和教育的對照組 | |||||
一 | 4 (694) | 沒有報告 | 沒有報告 | 沒有報告 | 71% (30% 至 88%) | 高 |
二 | 7 (916) | 沒有報告 | 沒有報告 | 沒有報告 | 61% (43% 至 73%) | 高 |
結果 | 研究數目 (參加者數目) | 標準化平均數/參加者數目 | 異質性檢驗 (I2) | 合併SMD (95% CI) | 整體證據質量* | |
放鬆療法 | 接受常規治療、復康運動和教育的對照組 | |||||
三 | 4 (565) | 沒有報告 | 沒有報告 | 沒有報告 | -0.60 (-0.96 至 -0.23) | 高 |
對照 放鬆療法對比接受常規治療、復康運動和教育的對照組
主要結果
與接受常規治療、復康運動和教育的對照組相比,放鬆療法可以更有效地減少患者與心臟有關的死亡數目(合併相對風險下降率 (合併RRR): 71%, 95% CI: 30% 至 88%)、與心臟有關的意外數目(合併RRR: 61%, 95% CI: 43% 至 73%)和心絞痛的次數(合併標準化均數差(合併SMD): -0.60, 95% CI: -0.96 至 -0.23)。
對照:放鬆療法對比接受常規治療、復康運動和教育的對照組試驗結果
結果 | 一 | 二 | |
---|---|---|---|
研究數目 (參加者數目) | 4 (694) | 7 (916) | |
事件數目/參加者數目 | 放鬆療法 | 沒有報告 | 沒有報告 |
接受常規治療、復康運動和教育的對照組 | 沒有報告 | 沒有報告 | |
合併 RRR (95% CI) | 71% (30% 至 88%) | 61% (43% 至 73%) | |
整體證據質量* | 高 | 高 |
結果 | 三 | |
---|---|---|
研究數目 (參加者數目) | 4 (565) | |
標準化平均數/參加者數目 | 放鬆療法 | 沒有報告 |
接受常規治療、復康運動和教育的對照組 | 沒有報告 | |
合併SMD (95% CI) | -0.60 (-0.96 至 -0.23) | |
整體證據質量* | 高 |
關鍵詞: RRR = relative risk reduction 相對風險下降率; SMD = 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標準化均數差; CI = confidence interval 可信區間.
結論
效果
與接受常規治療、復康運動和教育的對照組相比,放鬆療法可以更有效地減少患者與心臟有關的死亡、意外數目和心絞痛的次數。
針對研究的所有主要結果,整體證據質量屬於高。進一步的研究不太可能改變目前效應估計值的可信性。
不良反應和副作用
研究沒有報告任何不良反應和副作用。
原文鏈接
http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ubmed/15942415本概要源於以下文章:
van Dixhoorn J, White A. Relaxation therapy for rehabilitation and prevention in ischaemic heart disease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. 2005 Jun; 12(3): 193-202.
van Dixhoorn J, White A. Relaxation therapy for rehabilitation and prevention in ischaemic heart disease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. 2005 Jun; 12(3): 193-202.
*整體證據質量5個等級的含義:
• 極低: 進一步的研究非常可能改變目前效應估計值的可信性。
• 低: 進一步的研究很可能改變目前效應估計值的可信性。
• 中等: 進一步的研究可能改變目前效應估計值的可信性。
• 高: 進一步的研究不太可能改變目前效應估計值的可信性。
• 極高: 進一步的研究極少可能改變目前效應估計值的可信性。
有關證據質量評估的詳情可參考 Chung VC, Wu XY, Ziea ET, Ng BF, Wong SY, Wu JC. Assessing internal validity of clinical evidence on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: Proposed framework for a CHinese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 Evidence RAting System (CHIMERAS).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. 2015 Aug 31;7(4):332-41.
• 極低: 進一步的研究非常可能改變目前效應估計值的可信性。
• 低: 進一步的研究很可能改變目前效應估計值的可信性。
• 中等: 進一步的研究可能改變目前效應估計值的可信性。
• 高: 進一步的研究不太可能改變目前效應估計值的可信性。
• 極高: 進一步的研究極少可能改變目前效應估計值的可信性。
有關證據質量評估的詳情可參考 Chung VC, Wu XY, Ziea ET, Ng BF, Wong SY, Wu JC. Assessing internal validity of clinical evidence on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: Proposed framework for a CHinese and Integrative Medicine Evidence RAting System (CHIMERAS).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. 2015 Aug 31;7(4):332-41.